实现“双碳”目标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
高质量发展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的主线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,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,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“双碳”工作指明了方向。“双碳”新命题的出现,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?我们又如何走出务实理性开放的“双碳”之路?
“‘双碳’目标意义重大,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自己要做,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。”杜祥琬院士表明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,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,将对保护地球家园作出重要贡献。从国内、国际两方面来讲,都要坚决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战略定力。
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必要性不言而喻。需要注意的是,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面临着减排幅度大、转型任务重、时间窗口紧等诸多困难与挑战。
据公开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全球占比约27%;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16亿吨,其中能源活动排放量为101亿吨,约占全球能源活动排放量30%。随着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,还将驱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,温室气体增量压力依然巨大。
与此同时,我国产业结构偏重,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0%,却消费了68%的能源;能源结构偏煤,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%,能源强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.5倍。而相较于发达国家,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只预留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,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。
对此,杜祥琬院士表示,积极而稳妥地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既要防止“一刀切”简单化,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。坚持地区和行业梯次有序达峰的原则,鼓励已经达峰的地区不再增长,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,碳排放量大户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。在碳达峰的基础上继续采取降碳、脱碳、碳移除等措施,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,从而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。
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,通过积极探索、主动作为,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,我们依然可以高质量实现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。”杜祥琬院士如是说道。
实现“双碳”目标需立足资源禀赋
一提起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,通常会听到“富煤、缺油、少气”这六个字,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?在杜祥琬院士看来,仅就化石能源而言,这样总结尚且说得过去,然而却忽视了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、地热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。古有水车灌溉农田,现如今,水电行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;在古代,秸秆既是燃料也是牲畜的饲料,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,农村常见的农林秸秆、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,摇身一变成了纤维素乙醇、生物天然气、有机肥料、清洁电力等各类产品。
“目前,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。”杜祥琬院士指出,能源低碳转型,要让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越来越高,我国拥有丰厚的资源基础,只有强调这一点,我们才有可能大力地发展非化石能源,特别是可再生能源。
杜祥琬院士认为,由于对能源资源禀赋的认识存在局限性,部分能源负荷密集地区长期以来自认为“负荷重、资源缺”,却没有认识到身边就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,从而形成了对外来电、外来煤的依赖。“这是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实际问题。”
在他看来,我国中东部的能源可以按“身边取和远方来”相结合、“分布式与集中式”相结合的思路发展。这种模式不仅能减缓“西电东送”和“北煤南运”的压力,对于我国能源结构低碳化、空间格局趋于平衡、城乡一体化的能源基础设施升级也都是有利的。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s://zqdl.tv8seo.com/8135.html
- 转载请注明: 百变魔尺玩法图解教程大全|智商情商测试题/魔尺世界最强大脑cctv1开讲啦挑战不可能 http://zqdl.tv8seo.com/